“方案主义”要不得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4-07 11:33:48 浏览()次

 在不少地方的生态环保工作中,某项工作是否得到重视和加强,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对应的方案。

  必要的方案无可厚非,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工作思路、推动工作有序开展,更有利于把握工作进度。但是,倘若一味地要求制定方案,或者只是为了以方案制订推动“工作留痕”,就形成了定式:凡是上级重视的工作都要制订方案、检查方案、评比方案。这导致各类方案换着花样出现,精美的装帧、完善的素材、完备的材料,令人眼花缭乱,却不能真正落实到解决问题中,成了“方案主义”。

  各类创建检查考核评比多是“方案主义”的催化剂。有的单位在开展工作之前先想着以方案留痕迹、应付检查,认为工作人员“方案做得好,就是单位宝”。而很多单位缺少这样的编撰人才,只得求助于知名高校或向有资质的第三方购买服务。这些方案开销小则数千上万元,大则百拾万元。尽管看上去效率很高,但是究竟实用性有多强不得而知。有时为写方案而写方案,任意复制粘贴出来的内容更是粗制滥造,方案完成后往往被束之高阁,很难落实执行。

  “方案主义”泛滥会影响基层工作的有效开展,工作流于形式、严重脱离实际,带来形式主义的问题,将本该踏踏实实进行的工作变成了“一案了之”,伤害的是干部创业的雄心和热情。“方案主义”不仅是阻碍生环境保护事业的“拦路虎”,也是被深恶痛绝的“假把式”,带来的是劳民伤财。

  基层是生态环境各类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引导各项生态环境政策落实的那根针。整治“方案主义”,必须化口号为行动,变务虚为务实。

  制定方案时,要合情合理,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要多深入实地看实绩,少些跑马观花,多些现场调研,创新考核机制,形成健全完善的考核方法。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叫停“方案主义”,防止责任“甩锅”,推动各级生态环境监管人员轻装上阵干工作、扑下身子做实事,针对具体问题出实招。减少不必要的创建、检查和评比考核的方案制订要求,对基层考核向源头治理的实绩倾斜。

  制定了方案,就要沉下身、稳住心、见成效,加强执行和落实。经过3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还有的企业已经对末端治理和“运动战”式的检查形成了依赖性、“耐药性”。这就要求生态环保干部腾出足够的时间奔赴现场,多去精查、细查某些企业超标排放的源头问题,杜绝“运动战”“疲劳战”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