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风尚 生活高质量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0-05-07 13:00:56 浏览()次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在重庆,一些小区自发在微信群里发布信息,推动旧物循环使用。在上海,宾馆不再主动提供“六小件”,越来越多客人表示配合,自带牙刷等生活用品。环保新风尚在悄然改变生活,让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

   

  微信群里吆喝一声,不用的家具送给小区有需要的邻居;上班距离不算远,不开车改骑车,锻炼身体又低碳;外出住宾馆,开始习惯自带“六小件”……曾几何时,绿色生活方式还是需要大力倡导的一种理念,而今已经悄然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在日常消费、出行等方面的自觉选择。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逐步转变落后的生活风俗习惯,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生活中的环保新风尚,正是当前我国公民环保素养提升、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的体现。这些新风尚,能带来哪些改变?如何引导更多人加入?

  回收很流行,旧物新用

  添置新物件,欢喜;处理旧家具,发愁。扔了可惜,不扔又没地儿放。怎么办?今年,重庆渝北区龙山街道溪岸上品小区居民感受到了一些变化。

  “一位邻居要处理布艺沙发,有需要的业主可以联系。”重庆渝北区龙山街道溪岸上品小区居民吴乐琴掏出手机,业主微信群里有沙发的照片,下面留言挺热闹。不仅沙发,微信群里已经处理过不下10单大件:床垫、桌子、衣柜等。

  “这家多的,那家可能就缺,我们干脆在微信群里吆喝几声,互通有无。”物业工作人员王元兮说。

  “小件旧物,也这样吆喝吗?”记者好奇地问。“小件回收呗!走,我带你看。”吴乐琴揣起手机,从家里取了一袋事先整理好的旧衣服,来到小区“尘归”环保基地,交给工作人员检查,叠放好,分门别类地放在桌子上。

  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居民拿着衣服、鞋子进来,挑了桌上的物件走。“这些旧物,谁需要就可以拿走。”吴乐琴解释道。细细一看,小区居民带来的大包小包,除了衣服,还有桌布、玩具、旧木板等。吴乐琴转了一圈,相中一个旧的购物袋。

  作为“尘归”环保基地的负责人,张正明对旧物利用颇有心得。仔细一打量,塑料瓶扎的长条凳,旧木板钉的摇摇椅,乒乓球台改的大课桌……环保基地里,满眼是旧物,但处处有新意。

  环保基地不仅是旧物回收平台,也是绿色生活小课堂。课上讲些啥?旧物回收,垃圾分类,堆肥制作……如今,吴乐琴已是这里的“资深学员”,“尘归”环保基地也成了小区居民最爱来的地方。

  戴上顶针,拿出剪刀,踩两下缝纫机,只一会儿工夫,在阿姨们巧手下,没人要的破雨伞、旧桌布,穿不了的衣服,就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购物袋。小区内部消化不了的旧物,物业公司统一设置回收点。

  小区更整洁了。“2019年全年清运费还比不上2018年最后那几个月多。”王元兮说。更重要的是,居民的习惯有了变化,环保成为新风尚。“不必要的东西买得比原来少了。”吴乐琴说,“现在出门住宾馆,我都要自带牙具。”吴乐琴还学会了用厨余垃圾做堆肥,在自家的阳台上种起了盆栽。

  骑车去上班,低碳出行

  “95后”姑娘王曼玲是湖南省长沙市定王台街道丰泉古井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记者见到她时,她正要下班回家。“奔着买车的打算去考驾照,没想到拿驾照三年了还是走路上下班。”王曼玲说笑着,迈开轻快的步子。

  为啥不开车?一是离家距离不算远,二是停车不方便。丰泉古井社区是长沙城中心为数不多的特色老街区,小小的社区里,居住着4600多人,光商铺就有300多家。“居民停车,都得停到旁边的商场下。”虽说为了保障居委会工作,街道沿路协调出了一些停车位,可为了便民利民,到现在,社区11个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一个人开车上下班。

  “在我们社区,最流行的是这个。”王曼玲顺手扶起一辆共享单车说,大伙儿上下班不是骑车就是走路。

  “别看就多走几步路,对工作可是有大好处!”在社区,王曼玲负责登隆街片区。刚到社区时,对社情不了解,邻里关系常常让她很头疼。后来同事让她多走动。居委会白天工作忙,王曼玲就想,正好下班绕绕路,谁家铺子搞装修,谁家门前不卫生,正好借着这一趟,摸清楚。天长日久,社区老居民每次看见王曼玲,都热情地打招呼。

  王曼玲说,因为少开车,她还更关注长沙的空气质量了。2019年,长沙空气优良率达到75.3%,“希望这个数字今年能再提高。”

  住宾馆自带牙刷,垃圾减量

  与以往摆得琳琅满目不同,如今在上海,宾馆房间的洗漱台上,显得空荡荡的。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执行,其中提到“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一次性日用品包括一次性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鞋擦,俗称为“六小件”。

  宾馆不主动提供“六小件”了,客人们能接受吗?

  上海锦江都城经典青年会酒店经理夏亮说,为了让客人更容易接受,很多工作做在了前头。工作流程要大改。前台人员除了常规操作,还会多询问一句:“根据上海市最新规定,我们酒店不再提供一次性日用品,您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前台领。”客房打扫的流程也变了,洗漱台的物品被撤下,桌子上则放置一块提示便签,倡导顾客带着个人物品一起旅行。

  新规实行后,看起来宾馆变节省了,但背后需要更多细致的服务支撑。夏亮从办公室捧出了厚厚一沓资料,都是从去年7月份以来酒店领取一次性物品的登记资料。去年7月1日是实行新规的第一天,一共33位顾客签单领取了相应物品。再看看今年1月14日当天,有18位顾客领取了一次性物品。翻阅资料,新规实行半年来,这家酒店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在逐步减少。

  上海静安昆仑大酒店驻店经理朱如琛说,他最近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再“抠门”一些。比如,当预订了3天酒店的顾客提出要领取3支牙刷时,前台小哥会优雅地拒绝:“我们的一次性牙刷质量尚可,建议您领一把就够了,如果实在不行您再来前台领取。”朱如琛说,新规实行到现在,大部分顾客都十分配合,为环保出一份力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07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