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急着给穿山甲扣锅 需补齐关键环节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0-02-27 22:08:12 浏览()次

    疫情之下,因为忽然加持的“中间宿主”之名,一时间,穿山甲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对于这种古老的生物,我们对它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它的“中间宿主”之名是否就能被确定?探讨之声,接踵而来。

 

 

 

“它们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舌头、嘴里没有任何牙齿、实际上根本不会‘穿山’、与其说是胆小不如说是迟钝、过着吃到哪儿睡到哪儿的生活……”在长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北京大学动物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王放看来,这是他眼中的穿山甲。“如今,野生穿山甲已经太稀少了,人类对于这种神奇物种认知的缺失,是我们巨大的遗憾。”

 

与此同时,他也提出,曾经被认为已经远离了现代科学发展方向的传统分类学和行为学,在确定“中间宿主”并且提供疫情管理的过程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穿山甲的种类、栖息地选择、分布和种群动态,再加上种间关系、多物种共存这些知识,实际上是确定‘中间宿主’、制定疫情控制计划的关键信息。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完整分析研究,才可以补齐传染病链条中的若干关键环节。”

 

为了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穿山甲的认知,王放从动物学的角度进行了详细解读。

 

 

对于近期,华南农业大学提出的锁定穿山甲为新冠肺炎的潜在中间宿主的结论,王放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仅从公布的结论上看,存在众多信息漏洞及缺失,现阶段是否能够将穿山甲认定为潜在“中间宿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围绕着华南农业大学发布的新闻稿,王放以科研的角度进行了“找茬儿”,在找茬儿的过程中,找到了现有信息的漏洞——比如1000个样品到底是怎么组成的?取样是否有代表性?测序是否会有偏差?传染链条如何补齐?穿山甲和蝙蝠怎么碰头等。

 

 

 

 

 

 

 

2月7日上午11时,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攻关团队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继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进一步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后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

 

研究专家表示,冠状病毒要通过中间宿主才能感染人。比如SARS病毒的源头也是蝙蝠,但要通过果子狸才能传染人,中间宿主在病源和人类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

 

2月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针对华南农业大学团队提出的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的研究结论也发表了看法,他们正组织有关科研团队进行论证,对于新冠病毒从穿山甲到人的传播方面,也在进一步加紧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