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环境整治将天蓝水清与富裕文明有机结合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5-10-21 23:31:45 浏览()次

 正值金秋,行走在延安市宝塔区张新庄村,一排排窑洞错落有致,一棵棵枣树绿中带红,黄土高坡韵味依然,陕北风情没有改变,陕北人家的生活方式却悄然发生着变化。垃圾不再乱倒,污水不再乱排,连片整治让黄土地上的新农村越发美丽动人,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幸福。

  陕西省从2012年被国家列入第三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省。3年来,陕西省坚持污染防治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覆盖,全省形成了点上抓示范、线上抓提升、面上抓推广的农村环境整治新格局,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省实际的农村生态环保新路。

  日前,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现场会在延安召开。会议总结了3年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总体情况,安排部署2015年度推进工作。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环境意识

  改善农村环境,不仅是修路种树、靓丽整洁,还要内外兼修、设施完善。

  3年来,陕西省累计投入14.9亿元,共建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1848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81个,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544.28公里,新增污水收集处理能力2150万吨/年,建设垃圾中转及处理设施58处,配备各类生活垃圾收集车14167辆,新增垃圾收集能力116万吨/年,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1686个。

  连片整治范围覆盖全省43个县区、333个乡镇、2678个村,受益人口约400万,占陕西全省农村人口的21.8%。示范区域内正在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畜禽养殖项目环境整治全覆盖,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局面。而这种改变,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更是意识的转变。

  宝鸡市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环境保洁员老党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每家每户放置在垃圾桶里的垃圾收集起来,然后分类处理。村里两条街道上放置了6对垃圾桶,每对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

  “垃圾分类桶刚开始放置时一些群众不习惯,甚至有人还故意把垃圾倒在一旁。”老党说,“慢慢地,大家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现在村民都知道垃圾乱放影响环境,我也没有开始那么累了。”

  农村环境,不只是政府牵头、财政引导,更重要的是农民环境意识的提升。

  在生态示范镇村创建和农村连片整治工作中,陕西省在加强财政扶持、加快示范项目建设的同时,坚持宣传教育先行,通过标语、图画上墙,印发宣传手册到户,制订村规民约,评选美丽乡村,农村干部入户解说等形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践行垃圾分类、保护饮用水水源、积极举报污染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首善镇葫芦峪村的变化,揭示出陕西省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的环境意识。

  ■ 探索农村循环产业发展

  有1个8立方米的小型沼气池。

  最先开始进行循环养殖的西乡县军鑫农业公司的总经理但启军告诉记者,畜禽养殖业粪便及污水处理一直是个大难题,“前几年,省里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扶持我们建成6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污染治理工程,年产沼气19.71万立方米,利用沼气年发电量达21.6万千瓦时,基本保证了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同时,还建设了万吨有机肥生产线,满足了公司自有的400亩设施蔬菜及附近3700亩农田耕地的肥料需求,实现了生态循环发展。”

  革命圣地延安市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现代农业建设紧密结合,按照“围绕产业搞建设,建设区域有产业”的思路,加强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品牌4个建设,启动建设的现代农村示范园区达到74个,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分别增长5%和13%以上,为农民进得来、稳得住、有事干、能致富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人居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互促、美丽乡村与农村富裕并进的局面。

  陕西省环保厅厅长王成文告诉记者,改善农村环境,不仅要村容整洁、天蓝水清,更要富裕文明、产业优化。

  因此,3年里,陕西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突破口,以生态创建为助推器,多数市县积极整体推进、综合实施,全面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质量改善。

  西乡县城关镇五丰村是汉中市的养殖第一大村,以前走在村里,每隔10米就会看到一个粪堆。而现在,村上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把畜禽粪加以循环利用,积极推广猪沼茶、猪沼菜、猪沼粮等循环种养模式,建立集“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种植业”于一体的农业循环产业链。目前每家最少

  ■ 以连片整治促生态文明建设

  在日前召开的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现场会上,陕西省副省长张道宏指出,农村环保工作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为农村环保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二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宝鸡凤县就是这样一个二者结合较好的典型。近年来,凤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生态创建“搭台”,农村环境整治“唱戏”,坚持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农村环境不断向生态化、园林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全县9个镇全部建成国家生态镇,凤县国家生态县创建也通过现场考核,有望成为西北第一个国家生态县。

  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连片整治示范区3个市、21个县、238个镇、263个村都相继开展生态市、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建设,已建成7个省级生态县、182个省级生态镇和176个生态村。

  ■ 试点镇村初步形成环保长效机制

  农村环保一直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弱项,农村环保机构、机制的不顺、不足更是阻碍农村环保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陕西省借助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在农村环保体制机制的建设上想办法,出实招,在连片整治示范区部分乡镇设立环境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乡镇环保工作人员,2572名村环保员也初步到位,确保农村环保工作有专人推动落实。

  在机制建设上,各地普遍结合实际建立一系列工作制度、考评规范,大多数县区出台了农村垃圾管理、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在资金投入上,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将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创建、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重点镇建设、沼气工程、改水改厕等涉农工程相结合,多渠道筹集连片整治资金,实现了连片整治效果的最大化。

  下一步,陕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将紧紧围绕“美丽陕西”建设的总目标,从水源保护着手,以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导向,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村环境宣传教育等6项工作为重点,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环保投入向农村倾斜,探索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