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土法采选金窝点长期生产,严重威胁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7-16 15:20:36 浏览()次

  

  位于淅川县毛堂金矿尾矿区内的“土选金”小作坊存在时间长达3年之久,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图为正在生产过程中的吸附塔。 张婧摄 

  

  “土选金”小作坊采用氰化物来从矿石中提取黄金。图为池子中已经装满了经过吸附过程后排出的氰化液。 张婧摄 

  ◆张婧 邵文杰 

  历经10年,南水北调工程终于走到了历史性的时刻。在东线一期工程迎来全线试通水的时候,中线丹江口也在蓄势待发,为2014年汛期后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全力以赴。 

  2013年10月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干渠河南淅川段全长14.435公里的渠道全线贯通。然而就在各方为通水大计殚精竭虑之时,一则“中线水源地附近存在一个长期非法盗采淘金点”的消息让很多人感到担忧。 

  这个采金点位于淅川县毛堂金矿尾矿区内的老坟岗村附近,昼夜粉碎金矿石的噪音和粉尘令周围村民不堪其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处非法采金点采用氰化物来处理矿石,并且没有任何环保设施。而老坟岗村距离丹江口水库直线距离不足50公里,一旦发生泄漏,剧毒液体将会流入附近的河道,对水源地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从去年10月获悉这一消息后,“中国水安全计划”志愿者3次赶赴河南淅川进行调查,并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了举报。目前这一非法淘金点已被取缔。 

  发现: 水源区藏匿一家非法采金点 

  在停产复垦后的毛堂金矿尾矿区,有一处非法采金窝点在此长期作业,对山体造成严重破坏,也严重污染着当地的生态环境 

  河南省淅川县位于豫、鄂、陕3省交界处,全县92.8%的国土面积属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大淅川依山临水,风景旖旎,母亲河丹江、淅水流经整个境域。淅川一侧的丹江口水库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水源地。一直以来,当地政府一直为水源地保护工作全力投入,等待清流北上。 

  2013年10月,“中国水安全计划”(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水安全公益基金发起的一个环保公益项目)的志愿者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例行取水检测时得知,在淅川县毛堂金矿尾矿区,有一处非法淘金窝点长期隐匿在这里,“老板”是毛堂乡毛堂村的一名村干部,而采金地点则位于邻村老坟岗村的区域内。 

  通过向周边村民进行广泛了解,志愿者获悉此处非法淘金窝点为停产复垦后的毛堂金矿尾矿区的一部分,距离南水北调中线主干渠不过咫尺之遥。 

  有村民向志愿者表示,这个采金点不但昼夜施工,炮采矿石,对山体造成了严重破环,更为严重的是采用土工艺氰化法溶金,氰化金矿石产生的毒液直排河道。最终汇入的锁河和老鹳河(即淅水)不但是丹江主要支流,也是淅川民众生存所依的重要水源。 

  自从2011年以来,为确保库区居民的饮水安全,淅川县新上马了包括马蹬、厚坡、九重等乡镇在内的多个移民安置点饮水工程。同时总投资7000余万元,全力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 

  就在当地政府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水质安全,花大力气治理水污染、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时刻,这个采金点的出现,让许多人深感担忧。 

  毛堂村一位村民对志愿者说,在水源地内是严禁使用剧毒管制化学品的,而这个非法采金点的出现,不仅盗采了国家资源,还污染着当地的生态环境,“用土工艺溶金后排出来的废水,连浇灌庄稼都不行。” 

  调查: 3年开采危及群众健康 

  金矿偷采3年多了,不但导致附近居民房屋被震裂,树木庄稼枯黄,河里的鱼死亡,也直接威胁着村里小学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2013年11月初,在充分掌握了相关线索后,“中国水安全计划”志愿者小组背着检测工具、试管等设备,从上集镇开始,沿着淅河逆流而上,并选择了几处河道提取了水样。 

  在临近老坟岗村的牧园桥附近,志愿者发现现场检测的水质酸碱度异常超标。为了了解原因,便询问了几名当地村民。 

  一位村民说,以前这里的水还是很清澈的,虽然不能直接喝,但用来洗洗衣服、浇浇菜地还是没有问题的,“最近两年,河水时不时就变颜色,洗衣服衣服发腥,浇菜地菜叶发黄。” 

  在毛堂乡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大爷说,河水水质变差,听说是非法采金者放“药”导致的,具体是什么他也不清楚,但“肯定不是好事”。 

  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志愿者们在老坟岗村村头发现了一个采用氰化法处理金矿石的废旧水泥池,池子虽已被推倒,但池子周边被侵蚀的土壤和枯黄的植物仍是清晰可见。 

  “这也是以前有人偷采后留下的。”一位村民说。 

  大家步行到老坟岗村一处山坡前,一路走来,路两边的树木都已经干枯。而在山坡前,志愿者们发现周围枯黄的植物越来越多,山坡边一块刻有“毛堂金矿”字样的石碑暴露了金矿山的背景。 

  李大爷指着石碑告诉志愿者,这里曾经是金矿,但很多年前就不生产了,政府也进行了修整,土地平整了,也种了好多树,“没想到现在又有人开始偷采金矿了。” 

  一位村民们告诉志愿者,偷采金矿至今已有3年多了,“(采金的人)没来的时候,生活还是很平静的。自从开始(采金),周边有几户房屋都震出了缝隙。轰山时沉闷的巨响让人听着心惊肉跳。” 

  “(这里)旁边就是小学校,粉碎矿石的粉末四处弥漫,忙的时候,小娃儿得了咳嗽都不容易好。” 

  另一位村民说,3年来,他们眼看着树木庄稼枯黄,河道里的鱼时不时漂起来,房屋被震裂。 

  村民派代表多次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但非法采金活动始终没有停止下来。日益加重的刺鼻气味,也让村民们非常担心500米外村小学里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志愿者顺利进入这一非法开采点。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中部已被挖成一个巨大的洞的山体,山前修整了一片可以停靠运输车辆的平地。 

  “金矿石就是在这里用炸药炸开,然后装进货车运到100米开外的粉碎机里去粉碎的。”在这里做过帮工的小王对志愿者们说,由于粉碎机极其简易,也没装任何除噪装置。而忙的时候,为了赶工期,工人连口罩都顾不上戴。 

  志愿者们到达的时候,粉碎机没有运转,但简陋的机器上堆满了厚厚的粉尘。粉碎后的金矿石被汇集到旁边的浸堆里,浸堆是一片长方形的矿石堆,有一人多高。 

  小王指着矿石堆上一圈圈塑料水管说,浸堆正在接受“渗滤氰化”过程。据介绍,矿石堆上放了氰化钠和烧碱等化学品,水管里流出的水会把这些化学品稀释掉。 

  暗访: “土选金”威胁中线水源地 

  非法采金窝点采用土法工艺提取黄金。现场的4个贵液池一直处于饱和循环的工作状态。一旦遇到大雨,数百立方米的氰化液将直接威胁水源地安全 

  在水管的尽头,志愿者们发现了一个大约有四、五立方米的长方形池子,上面覆盖着彩条布,并透出湍急的水流声。 

  掀开彩条布,触目惊心的白色泡沫夹杂着刺激的气味扑面而来,黄褐色的液体不断回旋,却不见淤积。 

  小王说,这些液体就是从浸堆上流下的氰化液,黄金已经溶进里面了。在这个池子底部有3个直径约10厘米的管道,这些液体通过这些管道,被输送到一路之隔的院子里,进行下一步处理。 

  据志愿者们观察,由于小池子容量有限,一旦遇到大雨,这些有毒的液体很容易从池子中溢出,对附近的河道和农田造成威胁。 

  一路之隔的小院大门紧锁,但实际上只有两面围墙。志愿者们绕过农田后便进到院子里边。 

  进入小院里,志愿者们看到现场一片狼藉,4个面积分别约200立方米的贵液池(贵液:被氰化后的载金溶液,即含有金子的液体。经吸附塔吸附后,排出的溶液即为贫液)一字排开,从大门外的中转小池引流而至的剧毒氰化液经过地下管道源源不断汇入池中。 

  在池子旁边,一组3米多高的铁铸吸附塔高高耸立,塔内即为吸附黄金的载金炭。贵液池里液体经过循环管道输送到吸附塔,黄金被吸附后,毒液循环排出。 

  据小王介绍,为追逐效益最大化,这4个贵液池一直处于饱和循环的工作状态。 

  这同时意味着,数百立方米的饱和毒液在只循环不溢出的情况下,虽然暂时不会对水源造成污染,但是一旦遇到大暴雨,平衡就会被打破,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而志愿者从当地气象部门了解到,最近3年,淅川当地每年有雨水记录的天气都有数十天,而这一处采金点的开采和生产却从未止歇。这意味着这些毒液存在排向外部环境的可能,而当地水质变差、焚烧包装袋后被腐蚀的土壤,都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志愿者向村民们进行了解后得知,3年来,这个非法采金点已经轮番换了几拨人,也有很多村民在这里打工。 

  “山里没有啥收入,老板愿意雇俺干活,能给孩子赚点学费,就跟着干了。虽然也知道这不是好事。”小王对志愿者们说。 

  志愿者们当即采集了小池内的水样,经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室检测得知,水池内水样为氰化物和硫酸钠等化学物浸炼矿石、矿渣的废水,有剧烈的毒性,铜、锌、铅等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志愿者代表、来自武汉大学的谢肖说,金是非常稳定的元素,不溶于一般的酸和碱,但极易与氰酸根形成易溶的络合物。因此溶金时,大都采用氰化钠(钾)浸取工艺,即利用氰化钠(钾)溶液将矿石中的金溶解出来后,再利用活性炭或树脂,通过“吸附—解吸—电解—冶炼”等流程得到黄金。 

  “金矿石浸取过程中加入的大量氰化钠(钾),在尾矿和废水中仍保持较高的氰化物浓度。” 谢肖说,氰化物是剧毒物质,水体中氰化物含量达0.3~0.5 mg/L即可致鱼死亡, 0.05~0.1 g氰化物就可致人死亡。其对外部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所以,在金矿大规模开采过程中,除了毁坏植被、破坏景观、诱发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之外,溶金过程还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有村民告诉志愿者,这家非法采金点存放剧毒化学品的仓库,就在两公里外的毛堂乡老粮库内。 

  为进一步求证细节,志愿者小组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两公里外的毛堂乡老粮库。 

  这是一处类似四合院结构的老房子,整个毛堂镇的面粉加工在临街门面里完成。院子里面满是杂草,正堂屋废旧不堪,不锁屋门。志愿者们进去后,发现各类水管、彩条布、装有氰化钠、氢氧化钠、硼砂等形形色色的袋子、桶装容器随处可见。 

  据悉,2013年国庆节当天,有村民发现这些管制化学品从外地运入这里后,当即向淅川环保、公安、安监、林业、国土进行了举报。直到10月7日,淅川环保执法人员才来来进行了调查。 

  了解举报过程的居民说:“我们打了很多举报电话,只有环保部门的人来了,他们去看了看,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我们也不清楚。” 

  举报: 取缔“土选金”消除环境隐患 

  在举报之后,目前这一非法采金窝点已经被拆除,堆放的废矿渣及循环池内废水已做无害化处理。如何避免出现类似事件值得警惕 

  志愿者们完成取证和暗访后,经过协商,决定再次向南阳市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南阳市国土局开发科一位工作人员在查询了经过他们审批的金矿企业信息后,向志愿者回复说,他们没有审批过这个金矿,建议大家向淅川县国土部门举报。 

  志愿者小组拨打了淅川县国土局的举报电话,但一直无法接通。 

  随后,志愿者们在反复拨打了南阳市环保部门的举报电话后,最终南阳市环保局信访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接受了举报。 

  这位负责人告诉志愿者,经过现场调查,南阳市环保局认定这处非法采金点为“十五小“中的“土选金”,曾于2013年5月30日被毛堂乡人民政府勒令停产。 

  在这次接到志愿者的举报后,南阳市环保监察支队梁队长把相关情况汇报给了南阳市环保局分管领导,领导指示联合淅川县环保执法部门,去现场进行查看。 

  至于这个非法采金点在被地方政府关停后为什么还会死灰复燃,南阳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其中原因比较复杂,由于受一些客观因素制约,全面监管存在一定难度。 

  “为了保护环境安全,消除污染隐患,我们在接到举报后已紧急致函淅川县人民政府,要求淅川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这一非法采金点进行取缔拆除并恢复原貌;此外,还要对矿堆和贵液池含金氰化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消除环境隐患。”这位负责人表示。 

  2014年刚过,志愿者收到了南阳市环保局对这一事件处理情况的最新进展:老坟岗选金厂污染环境问题已查处,堆放的废矿渣及循环池内废水已做无害化处理,厂区土法冶金设备已拆除。厂区废渣和耕地原貌正在清运和恢复中。 

  尽管通过多方协调,危及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非法采金点已经被彻底取缔,但在长达3年的时间中,其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对周边村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却不能被忽略。 

  除了这家被取缔的非法采金点之外,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区域是否还存在其他类似的污染企业?究竟谁该为破坏的生态买单?如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值得相关部门深思。 

  “非法采金点存在这么长时间,并在被勒令停产后仍然死灰复燃,与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有关。”中国公益诉讼网主编、法学博士李刚表示,随着中线通水日期日益接近,必须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对于如何修复水源地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李刚认为,根据现行法律,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的额度并不高,通常不足以弥补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损失和修复需要的成本。而生态环境是个很复杂的系统,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很难再回复到以前的状态,这涉及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间断的环境修复工作,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对于旷日持久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来说,那些生态修复保证金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要保护好水源地,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减小破坏。”李刚说,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监督制度,而各相关政府部门要真正负起监管的职责,不能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